第358章 异族合婚(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1637年10月18日,下午三时,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如幕,细密的雨丝斜斜洒落,将始兴港笼罩在一片朦胧水雾之中。

“平昌号”的桅杆刺破雨帘,船身裹着潮湿的雾气,在港口引航员不断挥动的红油布旗指引下,缓缓穿过南码头。

那里密密麻麻停满了各式船只,桅杆如林,帆布低垂,在细雨中微微晃动,仿佛一片沉睡的森林。

十二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被茂密森林环绕的荒僻海滩,但在今天,始兴港已崛起为北美西海岸最繁荣的贸易与工业中心,街道熙攘、工厂云集,俨然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兴都市。

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

来自大明的瓷器、棉布、丝绸、麻绳、桐油、猪鬃、药材,日本的漆器、白银,以及新西班牙(墨西哥)的银币、蔗糖、可可、羊毛、棉花、牲畜、铜料,皆于此地交汇。

港口的海关大楼--一座砖石水泥结构的宏伟建筑,矗立在码头旁,税务官和港务员正对着货物清册逐一核实着来自各地商船运来的商品。

船长和水手们稍事整理着装,脸上带着激动和渴望的神情,急切地下到岸上,准备搭乘轨道马车前往城区,痛痛快快地享受一顿丰盛晚宴。

工场主和商人们则穿着考究的呢绒外套,手持账本,在港口边的商品交易所激烈竞价,空气中弥漫着茶叶、香料和咸腥的海风。

突然,码头附近的移民收容点传来一阵骚动。

数百名移民排成长龙,他们身着单薄的粗布衣裳,在冷雨中瑟瑟发抖。

不少妇人怀中抱着啼哭的孩童,步履蹒跚。

马长顺眯起眼睛,看着移民们登上即将起航的船只,转头向身旁的巡警问道:“哟,那是新来的移民?”

“嗯,月初才到的移民。”巡警裹紧湿漉漉的披风,铜制警徽在雨中泛着冷光,“全都是朝鲜人,准备送往子午河(今哥伦比亚河)地区拓殖。”

“朝鲜人?”马长顺惊讶地又望了过去,“这人数不少呀!……差不多有三四百人。都从哪儿弄来的?”

那名巡警闻言,顿时乐了:“哪弄来的?这……自然是从朝鲜弄来的呀!”

“呃,不是……”马长顺也笑了,“我是说,怎么一下子弄来这么多朝鲜人?难不成,咱们新华攻破了朝鲜?”

“嗯,差不多!”那巡警点点头说道:“你们没看报纸呀?建奴在去年冬天的时候,集结十万大军攻入朝鲜,一口气打到了朝鲜王京汉城,后来还逼着朝鲜举国而降,成了建奴的属国。”

“咱们新华趁着空挡,占了几块朝鲜的地盘。到了九月上旬,我们又联合大明东江镇,一起击破了朝鲜东莱府(今釜山市)。”

“这么几下,可不就弄来一堆朝鲜人回来嘛!嘿嘿……,差不多运回来两千五百多人。”

“哦……,怪不得这些移民里,有那么多拖家带口的。”

“何止拖家带口的多!”那巡警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被运回来的朝鲜妇人数量也很多。”

“高丽婢!……有多少?”马长顺也露出男人才有的表情。

“一千七百人!而且,还都是……年轻妇人。”

“嗯,确实不少。不过,这对于咱们新华境内几万个娶不到媳妇的男人而言,数量还是远远不够呀!”

“呵……”那巡警闻言,也是唏嘘不已,“谁说不是呀!汉家媳妇娶不到,朝鲜、日本妇人数量也不多,想要急着留种的,只能寻摸土人女子了!可这土人女子……”

说着,这巡警还长长叹了一口气,似乎腹有抑郁,心有不平。

呃,多半家里有一位土人婆姨。

随着新华移民人口的不断增加,异族通婚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多。

凭借着先进的生产力和勤劳朴实的性格,新华移民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能积聚一笔可观的财富。

当然,这笔财富可能在工厂主或者商人眼里,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但在当地的土人部落里,却是男人“雄厚资本”的象征。

当他们将目光瞄向土人部落里的女子时,很少会有人抗拒这份诱惑。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yxmoo.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