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凡,周游列国,传道的同时悟道,对自身一样大有裨益。
秦国,陶弘景,上清转世之身,同样十分出色。
十岁那边,便开始帮助当地官员处理政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陶弘景一路晋升,顺风顺水,很快便官至中央。
陶弘景为官十年,在他的协助下,本就不算弱的秦国,越发强盛起来。
陶弘景二十岁的时候,向秦国大王请辞,准备周游列国,化凡游历。
秦国大王虽然不舍,但见陶弘景心意已决,只好答应......
另一边,燕国大地,玉清分身张道陵,同样茁壮成长,为燕国为官,辅佐燕国大王。
仅仅数年,便使燕国国力越发强盛起来。
二十岁那边,张道陵辞职,正式开始周游列国。
鲁国大地,陬邑之地,孔丘刚刚出生的时候,和常人一样,并未显露出多少智慧。
但是其办起事来,却格外认真,学习什么东西,也一丝不苟。
孔丘十五岁那年,开始在陬邑辅佐县令,三年时间,陬邑的环境便是大变样。
鲁国大王听了,准备召孔丘进国都重用。
但此时,孔丘母亲却生了重病,需时时侍奉在旁。
孔丘拒绝了大王的邀请,辞去了陬邑的职务,回到家中开始专心照料母亲。
三年来,孔丘衣不解带,日夜辛劳,亲奉汤药,终于还是没有救回来母亲。
颜氏病危,临终之前将孔丘喊到身边,热泪盈眶。
“这三年来,我儿日夜侍奉在身边,的确辛苦了,我去世之后,我儿不必伤心,好好的为自己活着。”
颜氏说完,双手无力垂落,再无半点气息。
孔丘埋葬了母亲,拿着仅剩的家资,独自一人出了鲁国,开始周有列国,汲取知识......
时间转眼逝去,又是几年过去了,人间界蔓延的道气,越发的浓郁起来。
与此同时,无数奇才大贤纷纷出世。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纵横家苏秦,合纵连横!
阴阳家邹衍,阴阳五行!
法家商鞅,依法治国!
农家许行,农业大计!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
云梦鬼谷,纵横捭阖!
浓郁的道气垂落,只是短短几年之间,诸子百家便全部涌现出来,人间界,大贤齐出,前所未有的热闹了起来。
诸子百家游走于列国之间,互相传播思想,各抒己见,不断争锋。
有时争到高潮之处,情不自禁将自家核心思想,核心传承,一言道出,彼此之间论道,攻击。
冥河,镇元子,则是混在诸国之中,倾听百家之言,不断增加着自身的底蕴,道行。
眨眼之间,二三十年的时间便是过去了。
这一日,一位身高两米二有余,身着佩剑的壮汉奔走在鲁国的大道上。
壮汉身后,还跟着几十位弟子。
壮汉身高体胖,体格健壮,还手持佩剑,但并不让人凶煞,畏惧。
反而让人感觉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十分亲切。
这壮汉,正是周游列国多年的孔丘。
孔丘背后那几十个人,便是门所收的弟子们。
颜回,子路,闵损,颜幸,冉耕,冉雍,曹血,冉求等等......
行人正浩浩荡荡向鲁国国都走去,尤其是孔丘,心中十分振奋。
这几十年来,孔丘周游列国,和诸子百家思想碰撞,却总感觉不是太过瘾。
他这次回来,是要请求鲁国大王,于鲁国境内,造一座大大的博士学宫。
邀诸子百家,一起前来论道,到时候岂不痛快?
很快,孔丘回到了鲁国国都,此时的鲁国大王,已经不是当年的鲁国大王,而是其嫡长子。
孔丘周游列国,名声大噪,乃是远近闻名的大贤。
鲁国大王一点也不计较当初孔丘拒绝自家父亲的事情。
反而将其召进了宫中,好生招待,对孔丘十分看重。
酒宴过后,孔丘顺势将修建博士学宫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博士学宫内,诸子百家可相互论道,交流,最重要的是自由自在。
可以畅所欲言,不会因为言语不妥而获罪。
鲁国大王一听,喜不自胜,他鲁国国力一般。
若是建造博士学宫,必定能招揽诸国英才为他所用,到时候,何愁鲁国不兴?
当即拍案道,“先生有如此志向,孤又岂会不同意呢?”
当即,鲁国大王便命人于国都内选址,开始建造。
鲁王意图收敛天下英才入我彀中,故下了大代价。
博士学宫修建的规模格外宏大,亭台楼阁,宫殿绵延,占地足有上万亩!
自开始建造到完毕,足足花费了十年的时间!
十年时间,博士学宫成,人间界之间的道气,猛然再上升了一个档次。
学宫中心,孔丘拟了上百份请柬,命门下七十二位弟子送到百家手中,邀请他们前来博士学宫论道。
众弟子听从孔丘的话,领了请款,四处奔走,很快送到了诸子百家的手中。
“鲁国国都,博士学宫,孔丘这厮,好大的气魄!”
“好一个学宫论道,吾阴阳家岂能不去?”
“有意思,传闻孔丘此人,有大才能,吾倒是要看看,是否言过其实了。”
一时间,诸子百家心中,皆起了争锋之意,纷纷行动起来,向博士学宫赶来。
函谷关外,李耳骑着一头大青牛,慢悠悠的向鲁国赶去,口中念念有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常无欲,以观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时的李耳,头发花白,但面色红润光泽,周身气息,好似大海无量,没有边际。
他拍拍青牛角,笑道,“牛儿,走吧,随我去那博士学宫一趟,吾倒是要看看诸子百家,究竟有何等真传。”
另一边,张道陵,陶弘景,释迦,摩尼,也对博士学宫起了兴趣。
纷纷踏上行程,想要驳倒众人,让自家道统,天下闻名。
时间流转,眨眼之间又是一年过去了,终于到了论道之日。
诸子百家,早已经到了鲁国国都,就等着学宫开启,进行论道。
“咚!咚!咚!”
学宫门前,金色的大钟响起,道音袅袅,洗涤心灵。
紧接着,数丈高,深红色的大门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缓缓向两边分开。
两名唇红齿白,身着白衣衣衫,头上顶着两个道鬓的小童子出现,对众人拱拱手。
“论道之日开启,孔丘先生请诸位进去。”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yxm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