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四川人不说普通话磨蹭,我们表达磨蹭的方式太多了(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表示行动迟缓,做事拖拉,普通话通常用磨蹭,或者用叠音成语“磨磨蹭蹭”。

    四川人不说普通话的“磨蹭”,我们表达“磨蹭”的说法简直太多了。

    旋

    《四川方言词源》载:

    旋:拖沓;疲沓。民国三十六年《新繁县志》卷四《礼俗·方言》:“《说文》:‘延,长行也。’引伸为拖延、延缓。今谓人性迟缓音如旋。”

    《四川方言词典》收录的“旋”,词义解释和前述一致。

    民间借用同音字“玄”xuán,对行动磨磨蹭蹭的不痛快的人,人常责以:“你好玄得!”并干脆以蜀汉先主之表字称爱磨蹭的人曰“刘玄德”,实指人磨蹭。

    例句:你硬是玄德(旋得)喃,出个门半天还没收拾归一。

    然瓦

    然瓦,也作“然哇”,做事不干脆;啰嗦。和“旋”有细微的区别在于它也指言语啰嗦。最早流行于川东地区,故《方言》载:“延,长也。巴语呼延玩声转做然哇”。

    例句:他那个人然瓦瓦的,半天拿不定主意。

    磨叽

    磨叽指说话唠叨。办事儿拖拖拉拉、磨蹭不利索。叽也写作“唧”。

    因为“墨迹”和磨叽音相似,现在也被用来指办事拖拉,或说话啰嗦等。但在四川人看来,墨迹比较书面化。

    叠音成语为磨磨叽叽。

    例句:你硬是磨叽得很,出个门半天还没收拾归一。

    摸

    摸,形容行动迟缓、做事拖拉。

例句:你硬是摸得很,出个门半天还没收拾归一。

    据语言学家考证,表示磨蹭的“摸”,古汉语本字是“徐”,后来变音、借音等演化,成了“摸”。“徐”确实有很慢的意思,如“徐徐”。

    摸也是四川话最常见的表达“磨蹭”的词汇,它同时还有好些衍生词汇。

    摸索

    “摸索”,为“摸”衍生的双音节词汇,形容行动迟缓、做事拖拉。民国二十八年《邯郸县志》卷六《风土志·方言》:“迟缓曰摸索,又曰磨蹭。”

    叠音成语为摸摸索索。

    例句:你硬是摸索得很,出个门半天还没收拾归一。

    动作搞快些嘛,做个事情硬是摸摸索索的。

    摸蛆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yxmoo.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