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住新房(2/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悲伤的气氛让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剩下的交给我们把,这些木料有相关人员会处理掉,你们就不要管了!赶快回你们的新家吧!”

    既然做出了选择,再不舍也得舍。

    江家人一步三回头的离开破碎的连家船,挥别了他们住了几十年的家,上了岸。

    渔民新村中鞭炮齐鸣。

    众人随着他们回家餐馆。

    光是宽敞、明亮的客厅,就比他们的整个局促的连家船还要宽敞。

小一辈的这些孩子,看到有了梦寐以求的楼房。

    无不在走入房间之后,激动得眼泪直流。

    江大龙穿着白衣,捧着江又信的遗像,郑重地挂在墙上。

    “爷老倌,这就是我的新屋,不得忘记你老人家,头一个请你老人家来住!”

    周秀珍的脸上老泪纵横,她这一世都没想到还有上岸住的一天。

    她和江又信在船上相识,在船上结婚生子,相互扶持过了五十多年,没想到老了却阴阳相隔。

    年轻的时候他们也曾幻想有一天能洗脚上岸,他们还曾规划到时候要住在哪里,门前要种么子菜,养么子花。他们还要喂鸡,还要养条狗看家。

    可是时光却把他们的脚、他们的跟狠狠地扎进了连家船,扎进了洞庭湖。他们的梦不再是洗脚上岸,而是在洞庭湖生根、壮大。

    可是,上天再次和他们开了个玩笑。

    当他们以为这一世再也没有机会上岸的时候,最初的梦实现了。

    一梦五十年,梦成了,江又信却再也没有圆梦的机会。

    周秀珍跟着老大江大龙住。

    江大龙特意买了套三室一厅,老母亲一间,自己两口子一间,小儿子江自乐没成家,没分到房子也只能和他们住。

    江甲龙也多加了些钱买了套三室一厅,他们两口子住一间,小崽江自明一间,另一间房是郝爱妹特意留给江之恩的。

    江一龙和江自忠认真商量后,只买了套两室一厅。本来按照江自忠的打算,他和钱超群是准备以后定居长沙,江一龙到时候也跟着他们去长沙住。

    但是江一龙没同意。

    “长沙太远了,我还是要守着洞庭湖心里才舒服。”

    “以后,我和你罗姨老了,到湖边来养老,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可以了。”

江一龙和罗海燕带着江自忠搬进了新家。

    搬迁新居的工作如火如荼,大部分渔民都眉开眼笑,但是也有部分渔民不愿意搬,渔业局的工作人员不得不一个个做思想工作。

    干部王建祥听说七十二连家船里江家兄弟明事理,家里又出了个大学生,就来找江一龙帮忙带路做和事佬。

    对于这种要求,江一龙真的有些无奈。他太理解渔民们对洞庭湖的感情和对岸上生活的担忧了。

    是不是要洗脚上岸,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他实在也不好意思去劝。

    而且根据这些渔民的习性,也不可能是他三两句话,轻易就劝得动的。

    但是政府的工作人员来请了,他也不好直接拒绝,只说“我带你们去找他们,至于劝不劝得动,你们最好是不要指望我有这个本事。”

    江一龙开着小渔船载着王建祥就往洞庭湖里而去。

    一路上,长长短短的竹竿露在水面上,像一片片竹林,竹竿下,密密麻麻的网子在水中若隐若现。

    “哎哟……讲了不准插阵子啦!”王建祥看着水里的迷魂阵,心痛地拍大腿,“我们有关部门前两个月才放的鱼苗,这……只怕还没长到半斤又会被捞上来了!这不可惜了嘛?这群子渔民真的是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也不怕吃了这餐没下餐。”

    江一龙见状有些为难,但他下意识的还是想为渔民说句话,“也怪不得他们。现在洞庭湖里面鱼少了,不插阵子,一天只打不得十斤鱼,甚至只能捞些虾米,渔民也不想饿肚子啊,很多事情,都是被生活逼的没办法。”

    王建祥说:“哎……洞庭湖水域面积日益减少,污染严重,渔业资源也在持续衰减,政府也理解渔民的生活不好过。所以才启动安居政策,希望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到岸上谋生。哪个晓得,政府花了大力气,还有人不领情咯。”

    江一龙说:“这叫故土难离嘛。我们这帮人祖祖辈辈住在水上,一下子哪能讲上岸就上岸咯。希望政府也能够多多理解下我们渔民。”

    “当然理解了,我不然来这里苦口婆心地劝干什么!”王建祥说。

    说话间,船到了熙熙攘攘的连家船附近。

    自从部分渔民上岸以后,湖里的连家船也越来越少。一些相熟的人家都停在了一处,守望相助。

    “陈叔,今天打了些么子家伙咯?”江一龙看见陈原谅在甲板上清理细网上的小鱼,笑着打了个招呼。

陈原谅抬眼一见是江一龙,脸上刚要堆起笑,又看见了他身后的人,脸色又垮了下去。

    “江老板不在岸上住,到水里来做么子咯?”

    江一龙听出他语气中的见外,有些不好意思。

    王建祥大大方方地说:“来接陈叔上岸住新房子咧。”

    “呵!”陈原谅冷笑一声。“不劳烦你们费心了,我在湖上住得蛮好。”

    “湖里有湖里的好,岸上也有岸上的好噻!”王建祥笑着说。“新房子新家具,家家通水电,户户有燃气,出门就是菜市场,门口就有公交车,你看好舒服,好方便咯!”

    “‘金窝银窝不如我的船窝’,我有船哪里都去得,么子公交车啊,我坐不习惯。”陈原谅油盐不进。

    江一龙笑了笑,“确实,在船上住了一世,到哪里去都不习惯。我刚刚上岸睡在床上都不踏实。感觉没有浪摇啊摇,睡觉不着。不过呢,连家船上日晒雨淋的,更莫讲涨大水了。陈叔还记得98年不?现在我想起那年子的洪水心里都还怕咧!现在湖上搞得稀乱的,哪个晓得哪天龙王爷得不得又发火咯?”

    陈原谅斜着眼瞄了他一眼,“一龙伢子啊,你也莫拐着弯劝我。老叔的脾气你也晓得,认定的事哪个都劝不动。”

    王建祥语重心长地说:“老叔啊,我看得出你是舍不得这个八百里洞庭湖。但是你也晓得现在湖里是个么子情况。再这样下去,莫讲有没有鱼打了,湖都会变成个臭水塘,成一滩死水。你把洞庭湖当家,家破了烂了怎么办?你要是真的为了‘家’好,就要给洞庭湖一个喘息的机会,配合政府治理好洞庭湖,还她原来的山清水秀。”

    陈原谅沉默了,他想起他年轻的时候,洞庭湖的水多么的清幽,洞庭湖的鱼又肥又壮,时不时还有白色的江豚像精灵一样从水里一跃而起,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那时候的洞庭湖,才真正像歌里唱的那样“千张白帆盖湖面,金丝鲤鱼装满仓……”

    现在呢?他已经记不得好久没看到过江豚了,也不记得好久没看到过幽幽的湖水,肥壮的大鱼了。

    王建祥见陈原谅有些动摇,又继续说:“这些年政府退田还湖,关闭污染重的工厂,又是禁渔、又是放鱼苗,政府对于洞庭湖所做的一切你们也晓得都是为了这个湖、这片水好,都是为了还我们湖南、还我们国家一个山清水秀、美如画的洞庭。我相信,你们肯定也想看到洞庭湖重新恢复生机的那一天。而这个事情,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江一龙也轻言细语地说:“这些年政府不仅对洞庭湖下了大力气,也在想办法减轻我们的负担。你看,什么增殖费、码头费……好多税费都减免了,困难渔民还有低保,还给我们解决子女读书的问题。讲实在的,要不是政府的政策好,我家子女哪读得了书,考得上上学?我记得你家孙女欢欢也是高中毕业,进城嫁了个好人家。现在国家又想办法给我们解决房子,住了一世的连家船,有个安稳落脚的地方不好些啊?对国家好,对子孙好,对我们自己也好。”

    “这个湖……我舍不得咧……”陈原谅的声音带了些颤抖的哭腔。一想到要离开生他养他的地方,不舍的情绪瞬间袭上心头。

    “我理解……”王建祥说,“政策讲了,45岁以上的渔民还可以继续到湖里打鱼,您老人家到时候在家待不住还可以到湖里撒几网试试手气。”

    “真的啊?”陈原谅眼睛一亮。

    “那是当然。大家的想法政府都能理解,为了让大家过上安心、舒心的好日子,政府想尽了办法,你就放心咯。”

王建祥的一番话打消了陈原谅的顾虑。

    “哎,晚上我和我家少爷商量一下具体安排,明天我们就上岸选房子!”

    王建祥大喜,连忙应道:“哎!”

    他又递给陈原谅一张单子,说:“你看,现在房子紧俏,可以选的不多了!陈叔明天早点去,我让同事带你挑一个好房子!”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yxmoo.com)

上一章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