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少年(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江自忠上了初中,被分在了重点班。

    重点班每周一到周五晚上都需要晚自习,学校给重点班的学生安排了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就是两间教室里密密麻麻地放了几十张上下铺。床铺窄小,床与床之间的距离很近,若是两个人要过身,还得侧着身子才行。

    江自忠睡的是靠窗的下铺,他把洗漱用的塑料水桶、塑料盆、热水瓶和装衣服的行李箱放在了床铺底下。行李箱是钱福来祝贺他考上了重点班,送给他的礼物。

    钱福来带他和钱超群去选购的时候,他选了个黑色,钱超群选了个粉色。

    钱超群虽然比江自忠大一岁,但由于江自忠上学时改了年龄,两人现在同是初一新生。不过钱超群在县里读书,江自忠在镇上。

    钱福来和梁小芳常常在钱超群面前夸奖江自忠,说他懂事,成绩也好,钱超群不服气,要和他比一比到底谁的成绩更好,两人也就此卯上了。

    江一龙和钱福来都乐见此事,纷纷表示有竞争才有进步。

    江自忠学习很努力,赵小嫚也对他很看重。她有心把江自忠打造成渔民子弟的学习标兵,让那些对孩子上学表示迟疑的渔民们看看,渔民子弟也是会读书,有出息的。

    江自忠就像一张上好的宣纸。洁白、清澈、对老师的一笔一划,都有极强的兴趣和吸附能力。

    老师口中的一切知识,都令他感到十分好奇。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在老师口中是那样繁华,那样先进,好像和他所在的洞庭湖不在同一个国度。

    千禧年、二十一世纪、澳门回归、电脑、火箭、载人飞船……这一切新奇的知识让他激动得口干舌燥,心潮澎湃。

    原来,外面的世界是如此不同。

    1999年的寒假,江自忠头一回央求江一龙带他到大城市看看。他想去广州,想去上海,更想去首都北京!

    但最后还是懂事地选了离洞庭湖最近的长沙。

    柴油渔船顺着湘江突突突地南下。

    江一龙望着两岸的景色,熟悉而又陌生。两岸衰草连天,入目枯黄。一座座工厂鳞次栉比,废水、污水像在洞庭湖这条清澈的绸缎上抹上了一条又一条的污渍。

    江一龙眉头紧皱,没想到取缔了柳大发的造纸厂,这些年岸边的各种重工业、轻工业的厂子反而越来越多了。

很多烟囱在冒烟,有黑有白。

    很多水带着泡沫的水,顺着管道流到湘江河。

    “想当年我和你娘去长沙的时候,一路上山清水秀,风景好得很。哪像现在……”

    江自忠却说:“现在造纸厂多了,我们用的纸便宜了啊!我们老师说她读书的时候,一个本子,一个铅笔头都很珍贵。那时候的作业本又粗糙价钱又贵,她都舍不得浪费。不像现在,作业本平整干净,还便宜。她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江一龙一时有些分不清。

    究竟是山水好,还是工业好。

    他只站在洞庭湖,站在渔民的角度去看,那就只看到湘江洞庭湖的开发速度惊人,厂子越开越多,浓烟和废水越来越重。

    却没想到,在浓烟和废水的背面。

    一车车的产品从湖边的工厂里井然有序地生产出来,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

    江自忠又说:“不过老师也说了,「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做到可持续发展」,那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江一龙问:“你了不起,跟我讲讲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其实雨生也不太懂,但是他理解能力强,“不可持续发展,就像野蛮的毒鱼电鱼,长此以往,过两年湖里的生态是会灭绝的,后面就没啦。可持续发展,就是抓大放小、捕养结合。这样年年都有鱼可以捕,而且捕的越来越多,鱼也越养越多,越养越大!”

    “嗯。”

    江一龙点点头,大概有了一点理解。

    真正要做,自然不是这么简单,他看着雨生的背影,心想还是留给后人的智慧吧!

    ……

    不到半天时间,渔船就到了长沙的水界。

没走多久,江一龙又看到了熟悉的两江混流。

    “雨生,这边是三岔矶,旁边那条河是捞刀河。”江一龙再次讲起关公战长沙,下河捞刀的故事,故事讲完,江一龙垂下了眼,望着水面出神。讲故事的还是他,听故事的人却换了一个又一个。

    “爸爸,那浏阳河是哪一条啊?”江自忠问。

    江一龙抬起手,指了指左手边,“就是前面那条了。”

    话音未落,他耳边传来稚嫩的歌声:

    「浏阳河

    弯过了几道弯

    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什么县哪

    出了个什么人

    领导人民得解放

    啊依呀依子哟」

    江自忠坐在船头,双手合成一个小喇叭的形状,正放声歌唱。

    冬日的暖阳照在他稚嫩的脸庞,给他镀上了一层柔光。

    江一龙有些恍惚,他好像看到谢翠娥当年靠在船舷歌唱的模样……

    “爸爸,我终于见到歌里面唱的‘浏阳河’了!”江自忠很兴奋,乌溜溜的眼睛里闪着星光。

    忽然,不远处的岸边有人唱起了《浏阳河》的下半段。

    「浏阳河

弯过了九道弯

    五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什么县哪

    出了个毛主席

    领导人民得解放

    啊依呀依子哟」

    江自忠兴奋地大叫,“爸爸,爸爸,有人和我们对歌。”

    码头上,一个洗衣衫的女人哈哈大笑,“小满哥,你唱得几好!”

    “大姐姐,你也唱得好!”

    洗衣裳的女人喜欢得前仰后合:“啊呸,什么姐姐喽,我有那么年轻啊,我是你姨!”

    江一龙也笑了。

    过了三岔矶没多远,江一龙发现湘江上多了一座大桥,不过,他还是去了熟悉的湘江一桥,从那里上岸。

    大桥边依然是人来货往,十分繁华,但是以前泥泞的码头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沿江风光带。

    江自忠看花了眼,江一龙紧紧拉着他的手臂,生怕他一不小心就跟丢了。

    两人顺着下河街往五一路逛。各种吃的、用的,让江自忠目不暇接。

    姚老板还在老地方,不过店面的货如今码得更密了,人进出都要侧着身子。

    他见着江一龙这个老熟人,也有些激动。

“哎呀……江老板,好多年没看到你了!”

    江一龙憨厚地笑了笑,“姚老板这生意越做越大了,恭喜发财啊!”

    姚老板谦虚地笑,“还过得去,哈哈……”说着他又望向江自忠,“这是你儿子啊?”

    江自忠礼貌地叫了声:“伯伯好!”

    “哈哈……好听话!”姚老板把二人请进店,端出了瓜子花生糖果放到了江自忠面前,“来来来,吃点零碎东西!”

    江一龙这回来拜访姚老板也有重新搭上生意的意思。但是,他上回电话里和姚老板提过,那时候姚老板显得兴趣不大。

    江一龙决定再试一试。他从帆布袋子里,拿出了几样海鲜干货,说:“我晓得姚老板这边东西齐全,各种干鱼、腊鱼都不缺,你看这些海货还入得眼不?”

    姚老板眼力独到,瞥一眼早看出端倪来。

    他不经意的拿起一块鲍鱼干嗅了嗅,笑眯眯地问:“东西都是好东西,江老板这是又开始搞海鲜了?”

    江一龙笑了笑,只说:“我二哥在浙江那边有点门路。”

    姚老板竖起了大拇指,“我就晓得你们兄弟都是能干人。我也话不多说,别的干鱼就算了,有鲍鱼、花胶、海参、墨鱼这些东西就送到我这里来,有好多我要好多。”

    江一龙听得眼睛一亮。

    这些东西价格贵,在小地方的销量有限,江甲龙眼红了好久,一直不敢进太多货,看来今天这一趟没白来。

    “唯一一点要求,”姚老板张开自己肉乎乎的手,“我要就要最好的,你给我的墨鱼,不能比我的手还细!其他的货,档次也要跟这个看齐!我只要上档次的,小的、差的、我宁缺不要。”

    “当然可以!!”江一龙大拍胸脯。

    两人都是爽快人,又有过合作基础,谈起生意来顺畅。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yxmoo.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